11/14/2022

Tech Talk|底盘调校是不是玄学

底盘调校与NVH被誉为汽车工程界的两大“玄学”。海量的要素与逻辑的复杂,让细微的调整都能带来显著变化。而面对同一套方案,不同用户在定制化场景中也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反馈。什么是底盘调校?如何实现不同风格的驾乘体验?全栈自研能为调校带来哪些优势?

本期Tech Talk,我们邀请到了蔚来车辆动力学工程师 N.洪,解密玄学背后的科学,以及掌握底盘调校的自主权,需要具备哪些硬核实力。


什么是底盘调校

底盘调校是综合规划底盘各零部件的性能参数,以达成产品预期驾驶风格的工作。工程师需要从产品定位需求出发,与整车/底盘架构、仿真设计等团队配合,综合考虑操控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技术指标,调节车-路-人的关系,实现最佳的乘坐体验。

底盘调校的风格就像天平,不仅要平衡运动/舒适策略的比重,还由设计、制造、使用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由于这项体验决定了一台车的“性格”,因此底盘调校成为汽车产品研发、媒体试驾评测、用户购车决策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用车中,我们或多或少已经在参与爱车的底盘调校:大到车辆改装时更换不同的减振器、轮胎,小到选择不同的驾驶模式,即使对轮胎胎压的调整,都能对驾乘体验带来明显改变。

驾驶模拟器虚拟调校

从车辆研发角度,调校工作更加系统。在工作开展前,产品团队会将业务需求输入给车辆工程团队,大到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小到某一工况下转向的轻盈、线性。工程团队会将需求转化为技术指标,通过仿真设计、虚拟调校、实车测试三个阶段,达成预设目标。

当测试车辆按技术标准完成设计与样车试制后,底盘调校工程师会结合实车测试,修正概念设计与测试样车参数的偏差,以及无法通过仿真软件测算的系统零件状态(如轮胎、橡胶件、阻尼元件等)。最终,通过对车辆性能取向的全局性把控,为用户带来符合预期的驾驶体验。

底盘调校调什么

传统“调校”工作更多地针对底盘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轮胎、结构件(如防倾杆)、弹性元件(弹簧、辅簧、各类橡胶衬套等)、减振器硬件、转向系统等。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轮胎会在刚度、续航、制动、路噪、磨耗、排水性能等方面各有所长。其背后的花纹、胶料、帘线层包覆方式、钢丝密度、胎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这款轮胎在抓地性能、垂向冲击性能、抖动控制/隔振性能、转向响应等方面的表现。

防倾杆又叫横向稳定杆,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左右车轮的U型金属连杆,当一侧车轮弹跳/抬起时,防倾杆也会带动另外一侧的车轮做同向运动,更好的控制车辆侧倾量的同时增加内侧车胎的抓地力,是控制车辆转弯时车身侧倾幅度的重要部件。

弹性元件包括弹簧(螺旋弹簧,空气弹簧、叶片弹簧等),以及控制臂轴套上的各类橡胶件,决定了基础的车辆动态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元件刚度越小(软)舒适性越好,但操控性下降;刚度越大,支撑性和转向指向性越好,但舒适性下降。

减振器的作用是抑制弹簧吸震反弹时的震荡以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其原理是利用减振器内部油液流通“复杂阀系组合”所产生的液压阻尼力,将动能转换为热能,进而散热到空气中,抑制弹簧产生的余振实现减振效果。

转向系统关联驾驶员对于车辆的操控的最直观的感受。比如手力的轻重,转向力矩随转角增大的过程中增益是否线性;转向回正的力值和速率是否合适;转向的各个指标和悬架响应的匹配是否恰到好处。

调校的过程就像数学中的组合,比如10种弹簧、10种减振器、5种胶套、4种轮胎、3种防倾杆,就能发生6000种组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不同路面进行测试,工作量可想而知。所以说,“调校”的好坏,对于一名“调校工程师”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逻辑,便被大家戏称为“玄学”。

如何突破调校“玄学”

突破“玄学”的核心是创造更大的调校自由度,包括丰富的硬件基础以及可持续升级进化的能力。通过更高标准的弹簧、悬架、控制器配置,更宽泛、系统的调校权限,在舒适/运动之间提供多种选择,甚至针对不同路况实时自动调整。

例如近些年在中高端车型大量配备CDC减振器(Continues Damping Control 动态悬架阻尼控制),其目的就是让一台车更自如的适配多种路况。CDC减振器通过在传统减振器内安装一个电控电磁阀,通过电流的实时改变来实现阻尼的实时可调,实时校正动态体验。

而空气弹簧的配备,则能优化弹簧刚度递变的线性度,获得非线性的刚度特性。弹簧刚度的软硬可以根据工程师标定,在支撑性(运动性)、滤振性(舒适性)之间调整,实现更细腻的驾乘体验。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气量来调整车身高度做到轻松进入等模式。

更丰富的硬件,理论上能为底盘调校创造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但不同硬件供应商给予主机厂的调校权不同,层次不齐的权限最终会影响整体表现。例如蔚来NT1.0平台的车型的底盘域在硬件及配套软件有一定比例的供应商方案,调校权限有限,所以在体验优化、升级的效率与可能性上面临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ET7上,蔚来工程团队首次为其搭载了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蔚来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NIO ICC ),通过全栈自研,实现对底盘域的全面话语权:

1.底盘系统深度融合,适应更丰富的出行场景

NIO ICC将底盘控制提升为“域”的概念,就像历史中的“大一统”。在全面融合、开放的“域”中,控制器可以统筹协同空气弹簧、减振器阻尼、电子驻车等功能,实现更丰富的定制化调校方案,满足更多出行场景需求。

2.打破行业壁垒,提升FOTA的效率与效果

通过对ICC全栈自研,打破了国外悬架控制系统垄断的“黑盒子”解决方案,使工程师拥有完全自主的开发权和修改权。例如修正一个路面特征的性能细节,基于NIO ICC,一般1.5个月后即可FOTA。而在以往,供应商内部协调及主机厂验证,累计需要8个月左右,甚至因为“黑盒子”而被迫放弃。

3.自动驾驶场景驱动,为多自由度跨域融合铺路

NIO ICC的意义不至于当前的底盘调校,更在于底盘域、动力域、智能域等多域融合后,拓展功能边界,使整车更智能的实现驾驶员预期,提升动态性能。同时,跨域执行器之间相互备份,系统性降低关键功能的失效概率,极大提高驾驶安全性。

今年8月,在蔚来智能系统「Banyan·榕」1.1.0版本的更新中,工程团队对ET7的底盘调校进行了升级——舒适性方面优化悬架,降低路面颗粒感;操控性方面提高转向灵活性与响应线性程度。此次升级的惊喜体验,都离不开自研ICC的加持。接下来,相信还将有更多驾乘体验的优化与丰富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