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德川加量不加价

谈谈对蔚来最大的信心

硬科技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个?因为以车主身份接触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后,有不少感悟。

2021年3月份,我有幸加入蔚来这个大家庭。在这之前我自认为对蔚来有一些简单理解。当时作为公司的财经板块作者,主攻方向跟新能源汽车沾边,因此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增加对相关车企的认知。

造车新势力,或者更具体而言是特斯拉、蔚小理这几家一线新势力,在最近10年新能源汽车风口之下成长起来。区别于传统车企,他们没有成熟完善的传统供应链,以至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船小好调头,可以有无数玩法。

但回归新能源汽车本身,该行业会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2020~2021年走出一波六亲不认的股指上涨,就个人一点肤浅的认识上,很大程度上因为,它很有可能带领我们穿越这一波的经济周期。

这一过程中,蔚来是我最看好的新势力,没有之一。在众多新势力中,蔚来的换电模式独一无二。我最初的理解是,它很便捷。因为形式上需要一套价格昂贵的设备,而且补能时间与加油站不相上下,所以它是最接近燃油车车主补能习惯的方案。

但深入了解换电模式之后,我觉得事情或许没这么简单。

所以在这篇笔记中,总结一点个人比较不成熟的看法,自己也顺便梳理一下思路,也许是过度解读,也许有些科幻,但初衷是希望与大佬们多多交流,不妥之处还望大佬们指正。

【巨大变局】

这个时代,恰好处在一个巨大变局之中。

20世纪初产生的互联网科技,引领全球进入一波繁荣周期。也就是在最近的20年,商业巨头建立了成熟的互联网商业生态,有效提高全球价值链流通效率,为生产和消费端节约大量成本。

然而放眼望去,全球经济似乎已经走进了互联网革命红利期的后半段。

一方面是互联网流量见顶导致全生态掉进增长陷阱。最新Ques**obile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疫情前的2019Q2,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11.4亿,用户规模单季度内下降近200万。流量穹顶悬于三尺之上,局中人们拼命寻求增长。

另一方面,根植于现有底层技术之上的各种生态之间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挖掘边际效益,最近1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事件超过500起,可“内卷”形势仍无法缓解。要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兼并之风盛行都不是一个好的迹象。

由此反馈在宏观经济层面的现象,就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开进了慢车道。尽管2021年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6.3%,全球经济仍保持复苏趋势,但指数依然较6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回落。

这一现象很难单纯用疫情冲击来解释。事实上,疫情只是进一步加剧了情况的严重性。早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理由是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中,投资和耐用消费品需求持续低迷,企业和家庭长期支出继续被抑制。”

再看看2年内美国M2数据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对比,情况有多不容乐观显而易见。

如果技术红利期真的存在,那么面对技术红利衰减造成的增长放缓,无疑只有再次通过技术手段做大经济“蛋糕”来解决。

硬科技,正是那个跨越技术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

【硬科技之表:智能驾驶】

所以在上一轮技术红利期的后半段,造车新势力都在干嘛?

他们在搭建自己的“硬科技”。

最显而易见的,是智能驾驶赛道上的“军备竞赛”。无论是特斯拉、蔚小理这些造车新势力,还是谷歌、苹果、华为、百度这些技术巨头,亦或是福特、通用这类传统车企,都在这个赛道上摩拳擦掌。

要知道,智能驾驶是市场公认的、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通过智能驾驶技术,能够降低人为安全事故,提高通行效率;将驾驶员从驾驶任务中解脱,进而产生更多流量;还能在汽车行业研究、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AI技术在C端落地其实是一种“反人性”行为。现有基于“人”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出行场景解决方案,尽管已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但痛点依旧没有解决。比如暴雨天气堵点接驳、夜间出行车辆保障、女性出行安全等问题,始终围绕在用户左右。

人性具有不确定性。减少人性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是借助AI、云技术等手段规避不确定性变量、建立自我运转机制,进而降低运转边际成本的必然趋势。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借由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和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进而不断把曾经价格昂贵的商品、服务干到“白菜价”。

在这个基础之上,搭建智能交通网络将能够进一步提升15%~30%的交通通行效率,专业机构测算,意味着对于GDP绝对值2.4%~4.8%的增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ceicdata数据,2021Q1,美国实际(刨去通胀影响后的)GDP增速是2%~3%,中国是5%~6%。

这也是为什么智能驾驶将会成为下个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看到新能源、AI、云服务、大数据等行业逐渐走进市场舞台C位。而新能源汽车正好处在这些技术的交汇点。

为什么是交汇点?

这就要说到硬科技的底层支持——能源。

【硬科技之本:能源体系】

苏联宇宙学家卡尔达肖夫创立了一个衡量宇宙文明等级的指数,称作卡尔达肖夫指数,用文明的能耗定义文明等级,定义了3种基本的文明程度。

这也是我最近一个感悟的来源。粮食供应,满足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低端,为人类身体提供能源;而其他解决上层需求的工具,作为人类肢体的延伸,也需要能源。

所以在这里引用一句储能巨头宁德时代boss曾毓群的原话: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眼下人们调用化石能源的效率见顶,意味着化石能源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期接近尾声,二次能源的获取逃不开“烧开水”的条条框框,没有更先进的底层技术支持,发展边际效益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增量市场空间的减少,换言之,增长穹顶。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能源更是绕不开的话题。时间来到21世纪,“卡脖子”问题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是东西方世界大割裂背景下,能源安全问题设计主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研发成果能耗巨大,举个栗子——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大数据中心将消耗全球30%左右的电力——无论是在AI、云服务、大数据这些行业,还是在他们的交汇点新能源汽车上,能源成本是制约发展的重大掣肘。

而人类能从化石资源中调用的能源有多少?

以汽油机为例,大约36%。也就是只有36%的能量用来作为动力驱动车辆行驶(克服行驶阻力)剩余的54%都作为热量使机器发热并通过空气散发到大自然中。而即使是目前最顶尖的汽油机,也就是比亚迪超级混动中采用的DMi平台,燃油热效率也仅为43%。

于是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确保能源安全、工业体系独立自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系列趋势,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汽车的电气化和电子化,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乃至量子计算机的超强算力,无不是这一手段在生活层面上具象化的投影。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还没有解决——如何储能。

能源转化和存储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现有技术条件下,新能源的成本依然很高。尽管在生产环节,光伏、水电、风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发电量节节攀升,但仍不能向需求端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如何能够将电力储存起来,在发电低估时段输送给需求端?

在这方面,宁德时代的解决方案是:

基于电池(而非氢能)技术路径,正在搞一个分布式储能体系。

【储能环节的解决方案?】

所谓分布式储能,在宁德时代的语境下,需要结合V2G(车辆对电网)生态加以实现。

如何理解?

用过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产生的电能,在用电低谷时段储藏到车辆电池中,再在用电高峰时段通过V2G接口进入电网。

这样一来,能够实现电价削峰填谷,而车主也能在一买一卖中赚取差价。如果说经济增长的本质,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分配逻辑的安排等层面,对资本边际效益的持续挖掘,那么这一生态就是名副其实的增量市场。

而宁德时代的这种安排,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市场中的电池保有量足够巨大。

事实上,如果2060年真的实现了碳中和,市场上的燃油汽车全部替换成新能源汽车,装机的电池数量也已经十分巨大。

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81亿,根据使用需求不同,长续航车辆和老头乐的电池容量肯定有所不同,那就姑且用蔚来70度电池包来作为平均值,来进行保守测算吧,如果吧2020年中国所有汽车换成新能源汽车,V2G中的V端电能容量将达到196.7亿度,可以满足西藏自治区G端2年的社会总用电需求。

在这里介绍一个背景,蔚来在2020年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二者合资成立了蔚能,主营业务是电池资产管理。蔚来现有车型搭载的动力电池100%来自宁德时代。

借由蔚来铺设的换电站体系,市场电池保有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以深圳为例,截至目前蔚来在深圳共有31个换电站,其中13个是二代站,18个是一代站;车主数量大约8000人,暂且假设每个车主一台车。

那么推算出的电池数量大约是8200块左右。

也就是说,现阶段换电站已经将市场电池保有量,以至于V端能源存储上限提升2.5%。有趣的是,在深圳,目前换电站的电池高峰时段也会供不应求。另一方面,V2G模式还在萌芽阶段。所以这一上限仍有上升的空间。

【蔚来可期】

所以回到作为蔚来车主身份的我。

与蔚来结伴而行的半年里,有幸与蔚来产品、这家公司、其他用户近距离接触,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首先是产品的使用体验,非常舒适,不贵是业内的“堆料大魔王”。女朋友常说自己喜欢蔚来的一点是,虽然价格有些贵,ES6落地也花了30w,但买到了50、60w的体验。这点我完全同意。

如果她是从舒适度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会更多从驾驶体验上感受,SUV的高视野、高坐姿,稳当的底盘调教,永磁同步双电机四驱的动力冗余,还有动力输出的丝滑程度,如果要打分的话,大概仅次于特斯拉。不过考虑到应用场景,大概蔚来才是最满足我需求的那个车型。

其次是蔚来的服务,非常贴心。又一次晚上11点爆胎,附近的抢修专员从响应到抵达现场只花了20分钟,满意;开长途回老家交了一键加电,专员老早就在服务区等我们;一键维保我们也用了几次,住所楼下送修,再送到办公室,省了很多麻烦。

智能化的体验上,蔚来稍有进步空间。车机反应慢、语音助手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这块可能与软件打天下的特斯拉、小鹏稍弱。不过“ready for tomorrow”的ET7可能是个game changer。

而我对蔚来最大的信心之一,是它在未来储能体系中的可塑性。

在购买蔚来之前,不止一次听到过“蔚来没有未来”这样的说法,也因此对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过质疑。后来想想,类似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背后不乏成见,不乏短视估值方法造成的折价。究其原因:了解和沟通的不充分。

这也是我成为蔚来车主之后,逐渐才意识到的问题。

推荐阅读

24款EC6用车体验分享

24款EC6用车体验分享

最满意内饰座椅舒适性:EC6的座椅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无论是材质、支撑性还是包裹性都非常出色。女王副驾以及座椅的舒适性是我选择EC6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时间驾驶也不会感到疲劳。隔音效果:车内的隔音做得很好...

油转电真相大公开

油转电真相大公开

#开了蔚来,我也算吃到细糠了# #蔚来ET5# 我是油转电的车主。没继续买油车的理由太多了,因为真的是开了电车就回不去了。聊两个小细节,是油转电后的独特体验。第一个是就是电车可以停车的时候可以放心吹...